您的位置 历史 >

若袁崇焕听从了他的老师孙承宗告诫,崇祯皇帝就不会杀他?

作者:徐桂喜(崇祯皇帝)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罪凌迟处死。袁崇焕,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

作者:徐桂喜

(崇祯皇帝)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罪凌迟处死。袁崇焕,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英雄最后以背叛国家的罪人谢幕。

我想:结局于有抱负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抱负付出了多少,实现了多少。

袁崇焕是有抱负的,崇祯也是有抱负的。而且,他们的目标基本一致,那就是拼尽全力想要守护自己的国家——大明江山。然而,人心的复杂与多变造就了历史的复杂与多变。

那么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

(袁崇焕)

(一)崇祯皇帝爱之深,恨之切

崇祯登基,大明江山内忧外患。

国内,魏忠贤阉党掌控时局。边关,后金虎视眈眈。

环顾四野,何人可倚?唯袁崇焕也。

指挥宁锦大捷挫败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对魏党所作所为极不服气的袁崇焕辞职回家当了一介平民。崇祯看中的是他的救危之才能。铲除魏党之后,崇祯迫不及待地召唤袁崇焕,两道任职令让袁崇焕从平民一跃成为手握重权的兵部尚书。

此时的崇祯把所有的赌注一股脑儿地压在了袁的身上。以江山社稷相托,这份信任出自内心深处,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怀疑。平台召对之后,袁给崇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五年之内,恢复辽东。

崇祯相信这份承诺如他的信任一样也是出自内心,也是一份无条件的爱。此后袁要什么给什么,袁想怎样就怎样。尽管国力薄弱,崇祯仍尽全力支持,抛出一颗真心,倾其所有,期待一份好的回报。

即使是袁杀了不该杀的毛文龙。尽管知道毛文龙在牵制后金的作用不可小觑,尽管知道袁已经越权。崇祯还是容忍了袁的错误。

甚至当袁对一路抢劫的皇太极只追不击,直到皇太极把大刀指向北京,兵临城下时,崇祯还脱下自己的大衣亲自为袁披上,以此来激励他。

当时谣言四起,老百姓在骂袁,当官的也在骂袁,认为袁是叛徒。因为大敌当前,袁完全无所作为,既不阻击也不拦截,甚至还有给敌人带路的嫌疑。

(袁崇焕)

但崇祯仍旧选择信任。

我想这份信任的背后应该有些动摇,因为崇祯全力的付出得到的回报竟然是敌人在家门口的叫嚣、撒野。他隐藏起动摇,是希望用这份信任换来京城的安宁,国家的安宁。

直到袁强烈要求兵马进城休整,此时的崇祯一下子彻底死心,在心里为袁戴上了谋逆的罪名。

即使袁在左安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即使敌兵未退,即使要面对临阵换将的困境,崇祯对袁崇焕的绝望,亦如当初对他的信任一样坚定。

对一个人寄托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寄托者破灭的不仅是满满的希望和期待,还要否定自己自以为是的眼光和智商。两份痛苦谁来承受?唯一的出口就是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接受那份浓情的人。

此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吧。

(二)袁崇焕得意忘形,干了哪些令皇帝绝望的事?

人生可得意,但绝不能忘形。忘什么形?形,就是你的身份。

你是臣子,必须做臣子的所为。任何时候不要忘了”臣子“这个身份。你是将领,必须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不要忘了“将领”这个身份。

袁主要失误在三处:

其一,杀毛文龙。

其原因是毛文龙不听袁的话。排除异己可以,但不走正常程序,不走法律途径擅自杀人,这是什么行为?无视王法。

其二,不听从老师兼领导孙承宗的部署和告诫。

要把敌人拦截在京城郊外,不能把兵力驻守到京城外。之前的胜利和皇上的信任让袁心生傲气,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老师,无需仰视和服从。无视老师。

其三,坚持让兵马进城。

袁坚持自己的战略部署可以,崇祯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就行。带兵驻扎京城外,崇祯忍了,只要退敌就行。

可袁的头脑持续发热,在崇祯的一再断然拒绝后仍坚持让兵马进城。

得寸进尺,意欲何为?凭借皇上倚重,恣意妄为,无视皇上。

做人做事都是有边界的,边界,就是你的形。一旦越界,自己就会混乱,该做的不该做的,统统去做,不知不觉侵犯了别人的“领地”。得意而忘形,守不住自己的边界,自然就招致祸患。

如此,倘若你是崇祯皇帝,你会杀袁崇焕吗?

(崇祯皇帝)

【作者简介】徐桂喜,女,湖南岳阳人。小学语文教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