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历史上的今天丨紫禁城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故宫迎来第一批“平民”游客

1925年10月10日,任何一个北京普通百姓都可以到故宫里来悠闲地散步了,皇帝生活的神秘感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像走在一

1925年10月10日,任何一个北京普通百姓都可以到故宫里来悠闲地散步了,皇帝生活的神秘感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像走在一个小镇上一样走在故宫宽大的庭院里,想象皇帝及他的家族成员们是怎样在这里生活的。

1924年,辛亥革命后仍占据紫禁城13年之久的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紫禁城完全收归民国政府。

如何保护这些宫殿建筑及其宫内大量遗存文物,将昔日禁城的皇家珍宝转化为国家的共有财富,昭信于国人,成了当时社会各界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故宫的善后事宜,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摄政内阁准备成立专门委员会,委任专人负责,并以严密的规程章法,完备的组织形式,对清宫旧藏文物进行系统点查,以防国宝的损坏或外流。但这一举议一提出,即遭到清室成员百般刁难。这些清室旧臣遗老多认为故宫之内所有古物文玩、金银细软,皆为昔日皇帝一人之私产,若欲清理则理应为清室单方行事。临时执政府加紧善后会的筹备工作,清室方面自知将宫内国宝均据私有终难成现实,便转而积极参与善后会议,意图再行从中渔利。

1924年11月8日,设在神武门内东耳房的善后会筹备处召开谈话会,商讨确定善后委员人数。内阁本拟由临时执政府方面派委员长1人,委员4人,再由清室指派2人共同组成。清室借口责重事繁,仅派2人恐难支应,欲增设2人。临时执政府应允其请,同时亦增派鹿钟麟及张璧一同参与。这样,临时执政府与清室两方参与善后的人数比例变为7比4,清室又感不满,要求再加派1人。

11月14日,临时执政府公布《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函聘李煜瀛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委员会委员为政府和清室双方人士。政府方面9人:汪精卫(易培基代)、蔡元培(蒋梦麟代)、鹿钟麟、张璧、范源濂、俞同奎、陈垣、沈兼士、葛文濬;清室方面5人:绍英、载润、耆龄、宝熙、罗振玉。政府方面多为国民党人士和北洋政府官员。清室善后委员会于委员之外,设监察员,以京师警察厅、京师高等检察厅、北京教育会为法定监察员,又特聘社会名流吴稚晖、张继、庄蕴宽3人为监察员,以使工作昭信于国人。清室善后委员会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仍一度存在,其骨干即成为博物院的中坚。

1924年12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点查清宫物件规划》,议决于22日召开全体人员茶话会,23日开始点查。清室方面无人到会,同时暗中沟通军阀政府,攻击清室善后委员会,力图实现溥仪复宫。

1925年,善后委员会在点查养心殿时有两件重大发现,即“赏溥杰单”一束和1924年春夏间溥仪与金梁、康有为等密谋复辟的来往信件。从这些档案上可以看出,清室以赏赐、借去名目盗运出宋、元、明版书籍二百多种,唐、宋、元、明、清书画一千多件。此次发现使善后委员会认识到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一事的紧迫性。

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会场

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时,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举行隆重的开院典礼。市民自发来参观者达5万余人。典礼主席庄蕴宽宣布开会,李煜瀛报告筹备故宫博物院经过情形,黄郛、王正廷、蔡廷干、鹿钟麟、于右任、袁良等依次发言。当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人潮涌向故宫。会后,善后委员会通电各界,宣布故宫博物院成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