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浅论春秋政治,看似五霸更迭,实质不过长江黄河文化之争

引言:公元前770年,搬家的马车络绎不绝,周平王在车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受犬戎之患侵扰!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睡好

引言:

公元前770年,搬家的马车络绎不绝,周平王在车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受犬戎之患侵扰!

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

睡好觉了的周平王不会想到,自己的迁都之举,让整个周王朝断为了两节。

(平王东迁)虎头,壁尾!

如将西周和东周拟物化形容。

西周当为老虎,君临天下,诠释自己威严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整套以分封制为基础,等级分明的政治生态,在这个生态圈中,周王为天下公主!

东周当为壁虎,断尾求生,最后发现,这断尾不是开始,而是渐渐沉沦的起点,没有了西周故地的周王,再没有往日的威风,不断断尾最后无尾可断,只有虎的虚名,不过是虫而已。一:王霸的责任

东周分两段,这春秋战果就是周王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时代。

虫快死了,但是依然有用,于是春秋五霸成了时代的主角,他们每一个都是周王朝的名义上的臣子,行的却是自己的王霸之业。

(王霸的职责“尊王攘夷”)王霸的责任该是什么?

简而言之不过齐桓公说的一句话“尊王攘夷”而已!

也因此,春秋五霸,无论按照那种说法,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有名无实(宋襄公),有的实至名归(齐桓晋文),有的却徒有其表(吴王阖与越王勾践)、至于楚庄王和秦穆公,他们都不属于“尊王攘夷”的范畴!

这其中,既有国力强弱之别造成的国家崛起和灭亡,也有地理文化因素造成的南北争锋!

诠释春秋争霸,总是惯常用五霸更迭来形容,可是古典时代,文明的兴起发展,跟什么有关?

答案是河流!

(新月沃土)二:长江黄河争霸的缘起

此篇主题将不从五霸更迭,分析春秋时代,而是换一个视角,从长江黄河文明争霸的角度分析春秋时代。河流是什么?

从人类最早的文明崛起于“新月沃土”就能看出。(新月沃土: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沃土,埃及文明与巴比伦文明诞生地)

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三条河流,成就了最早的人类文明!

而中原文明亦如此,长江和黄河双龙东进,成就了中国文明的起点。

(双龙出海成就中国)大河文明,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

那么春秋时代前的大河文明在中国是什么样子?

三皇五帝,甚至夏商周三朝,中原文明都以黄河为根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中原文明以黄河为主,发展繁衍!

可是,人口在发展,族群在繁衍,人类扩张的脚步,不随朝代而变!

时间来到商朝时,古老部落楚人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

楚人的崛起,并成为中原文明的一份子,源自西周初年的册封,周成王时期,楚人有了正式的爵位,子爵!就此,一个长期游离与黄河文明范畴之外的文明,被纳入西周册封体系内,

初建时候的楚国,建都与丹阳(湖北秭归),虽然有着周王的册封,却因为远离黄河流域的中心,而被周人甚至周王朝的各个封国,歧视,并称其为“楚蛮”。

(长期被鄙夷的楚国)楚蛮楚蛮,当被蔑视成了常态之后,不服输的楚人,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他们以“蛮夷”自居,面对周王室的子爵册封,也不在当回事,而是自用王号,在神射手熊渠(?―前877年楚国第六任君王)时代,强盛起来的熊渠不满与周王的歧视,挑衅式的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句亶王、鄂王、越章王。

自己成了王的爹,对于周王朝的蔑视由此可进,后续虽然恐惧与周厉王,而自去王号,可这也是暂时的!东周的衰弱和楚国的崛起几乎同步!

东周初年,周王居然被臣子郑国打败,进一步让楚人看到了周王朝的式微。

楚国于是放手吞并周围许多小国,渐渐占据长江流域,并在国家强大后重启王号,迫使周边小国向自己称臣纳贡,自成一体,和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黄河文明成分庭抗礼之势!

(春秋初期形势)

借助周王朝的衰弱,和楚国的崛起,今日中国版图上,形成了两股最大的政治势力。

黄河政治板块:以周王朝正统分封国,出于黄河流域的诸侯国为主的黄河政治板块,这板块中,都是周王朝王族和臣子封地形成的联盟集团,虽然经常内斗,却也有文化向心力!

长江政治板块:以楚国为核心,和靠近楚国,手迫于楚国的强大,不得不低头的小国为附庸,形成的长江政治板块!三:春秋霸主的真实身份

东周初年,长江黄河板块分裂之后,面对楚人这南蛮的威胁!

周王却烂泥扶不上墙,中原诸侯国失去了政治核心,面对威胁如何办?

选择强者作为新的政治核心,并在其领导下,抵御四周蛮夷,特别是南方楚国的侵扰,成了中原诸侯国的必然选择!

这也是为何中原首霸,齐国在管仲革新变法之后,以尊王攘夷成就霸主之位的时代背景!

因为地处中原的黄河文明体系,需要一个足够强有力的代言人,让他们面对敌人的侵袭!

(齐桓公首霸)顺势而为,成就霸业的齐桓公,通过九合诸侯,盟师召陵,成了春秋首霸!

可惜齐国的霸业并不持久,齐桓公身死之后,齐国内乱,霸业迅速陨落,黄河文明再次失去了领头人!

而想成为齐国继承人的宋襄公却志大才疏,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打的落花流水!

所谓的义战,也成了笑柄!

“泓水之战”如果宋国获胜,那么宋国将接过齐国的霸主之位,成黄河文明的领军人物!那知实力不济,战败不说,反而让楚国北进的雄心大增!

面对楚国来自南方的不断威胁,中原各国都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受到楚国恩惠的重耳,成了晋国国君!

回国执政大国晋国的晋文公成了又一个黄河政治板块领导人,通过“城濮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也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晋文公)就此春秋时代进入“晋楚争霸”的主旋律时代!

春秋时代,除了齐桓公时候齐国的异军突起之外,其实百余年来,都是“晋楚争霸”的南北政治斗争格局!

时间点,从公元前633年的城濮之战到春秋结束,莫不是如此,即便后来的吴越争霸,其实也是晋楚争霸的延续而已!

前597年邺之战,前575年鄢陵之战,以及后续的无数小战斗,都是晋楚对于长江黄河区域中间地带的反复争夺而已!

也集中体现了南北政治格局和黄河长江文明的政治对立。四:长江黄河政治板块的势力划分

当政治斗争趋向集团化之后,机会有势力组成和政治延续。

那么两方的实力组成如何,其实也有据可查!

晋国:主要联盟国家有宋、曹、卫、鲁,都是黄河沿岸的诸侯国!

楚国:主要联盟国家有蔡、陈、许,都是较接近长江流域的诸侯国!

如此泾渭分明的格局划分,除了国家势力手迫于楚国之外,也有文化向心力的影响!

比如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组织会盟的时候,北方黄河流域的诸侯国都是积极参与,而南方几国几乎都持观望状态,甚至明确表示不参与就是证明。

为何会有这样板块化政治关系出现,就不得不说地理状况引起的经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影响,这是“晋楚争霸”大格局下的产物!

进而在北上的楚国威胁,和晋国抗衡之下形成的政治链式反应的结果!

(春秋中期形式)链式反应为何会存在,不过是自保求存而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宋国!

宋国是北方诸国中,传统文化保留的最好的国度,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原住民,比周人更早,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度,而且爵位最高,这就让宋国一直很傲娇!

也是他们国家实力不济,依然选择争霸的政治背景,他们觉得自己威望高,可惜,在争霸战后败北,反而和楚国结下了死仇,面对文化不同的楚国,他们如何能投靠?

于是选择拥护新崛起的晋国就成了必然选择,文化的向心力成了晋宋结盟的关键因素!

随着宋国的投靠,亲近宋国的小国必然选择就是战队呗。然后就是链式政治关系出现,关系好的一个个战队,形成集团!

而楚国情况也如此,虽然一开始是以势压人,可是齐国晋国,对于地处南方地区小国的鄙夷态度,也让南方国家心向楚国!

道理很简单,会盟你们都不搭理我们,不把我们当自己人,那么我们就跟楚国混呗。

(秦穆公)五:南北政治集团在“晋楚争霸”背景下,春秋另一个霸主秦穆公的角色。

当长江黄河流域主要国家以楚国何晋国为核心,成了势力集团之后,东西方向的大国是和心态也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这四边大国,也不算多,中原王朝分封国家都在黄河流域,东西方向的大国不过楚、吴、越三国而已!

晋国西边的秦国,当时的秦国并不算强大国家,兴起的原因,不过是击败犬戎占据西周故地,也就是关中地区!当时的秦国,政治环境并太好。

西边都是诸戎所居,都是战斗力强悍的蛮族,和他们干架有点难。

再加上心慕中原黄河文化,于是他们的选择是东进,在秦穆公执政时期,锐意进取,积极谋求秦国对于东方的政治影响力,因东进政策的指导才有“秦晋之好”出现,才有后来帮助晋国联军进行“城濮之战”的事件发生!

他们指望用自己的帮助,让黄河文明承认自己,并给予合理的政治地位。

可是却因为晋国的崛起,进而翻脸不认人,认识到了只有战争才能获得地位,于是才有后续和晋国的无数战争和龌鹾。

崤山之战、彭衙之战、封尸之役、令狐之战、武城之战、羁马之战,一场又一场战争打下来,秦国占不到便宜,晋国封死了秦国东进的路途。

最后秦国只能无奈改变战略方向,选择西进。

退出了黄河流域政治斗争的洪流!

(吴越争霸)四:春秋另两个霸主吴国越国真相,不过是吴越争霸背后的大国冷战

秦国因为被晋国封死东进之路后,转而向西发展,不插手中原争霸,让晋国的压力顿减!

晋国只需要专注于南方的强敌楚国即可!

可是楚国势力不容小觑,如何选择不损失自己实力又能削弱敌人的战略?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啊?

于是一场冷战中无数次出现的斗争形式,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出现了,那就是代理人战争!

约在公元前53年左右,晋国采纳楚国叛徒巫臣的建议,与楚国的邻国吴国展开积极联络,又是送技术“车战之法”,又是送军资,在各个方面不断扶持吴国,而要求也很简单!拿我的东西,你要进攻啊,楚国就是你的目标!

为此,晋国还派了一个专人狐庸仕吴,任职行人,加强两国关系的同时,也暗地里督促吴国进攻楚国,这狐庸最后居然还成了吴国相国,由此可进,两国关系之密切!

随后就是吴国崛起,并不断持续进攻楚国,前570年鸠兹之战和舒鸠之战,就是这外交政策的战果!

在吴国的不断骚扰之下,楚国大后方不得安生!

(吴越争霸)面对晋国的代理人战争,楚国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扶持吴国的死敌越国,骚扰吴国,以缓解自己的后顾之忧!

于是楚国开始积极扶持越国,也是给钱给技术给人,让他们和吴国交战,那么有什么可以证明楚国支持越国?

很简单,看文种就知道了,文种原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令,楚国正式公务员编制,而范蠡也是楚国人,他们两个即是密友也是老乡。

就此开始,原本局限于长江黄河流域中间地带争霸的“晋楚争霸”,转而向东南方延伸!

代理人战争,也促成了春秋后两霸的兴起,吴国和越国的霸主之位,如果看真相,不过是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争斗的后续而已。五:春秋时代政治格局总论

春秋五霸的更迭说完了,做个总结吧!

春秋五霸,齐国率先崛起成霸主,是受限于楚国还有四方蛮夷的压力,在强大之后的顺势而为,顺的势就是周王的衰弱,为的就是王霸之道。

而宋国则因为自己势力不济,妄图成中原诸国掌舵人的时候,兵败成了背景。

然后时代进入晋国的时代,秦国的乱入,也因为晋国的阻扰而不得不放弃东进,转而西向!

在晋楚两国势均力敌,谁也占不了便宜的恐怖平衡境地下,晋楚争霸变成了冷战和代理人战争。

随后就有了吴国和越国的争相崛起和争锋。

(春秋五霸)而这一切的原点,不过是南北政治对峙格局的产物而已!

北方诸国因为地理和文化影响,奉晋国为主。

南方诸国也有样学样,奉楚国为主。

随后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又引发一连串链式政治反应,秦国选择退出,吴国楚国成了打手,而齐国则被边缘化。

真实的春秋,就是如此简明而又有意思,和今日的世界何其相似啊!参考书籍:

《战国策》

《左传》

《国语》

《史记》

《东周列国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