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他是多尔衮的兄长,更是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苦主”

如果要评选谁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多尔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乾隆皇帝更是评价其曰:“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

如果要评选谁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多尔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乾隆皇帝更是评价其曰:“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

多尔衮自幼便受到自己父亲努尔哈赤的喜爱,在皇太极时期又不断的得到封赏和升迁,到了顺治皇帝登基之后,多尔衮权倾朝野,摄政专权,成为清朝实际的统治者。

可即便如此,多尔衮自始至终,都无法染指满清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实际上,并不是多尔衮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实力,而是多尔衮每一次在争夺满清最高统治权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人横梗在他的面前,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吞下失败的苦果。

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多尔衮的兄长,更还是多尔衮命中注定的“苦主”和“克星”。

曾经的得意者,最终的失意者

代善和他的哥哥、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都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大福晋、元妃(即原配妻子)佟佳氏所生。

幼年时期的代善可以用朝不保夕来形容,为了躲避努尔哈赤仇家的追杀,代善只能同自己的哥哥褚英、姐姐东果格格东躲西藏来保全性命。待年岁稍长后,年轻的代善便穿上了军装,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战,屡立战功,代善也逐渐为努尔哈赤所赏识。再加上代善人品敦厚,人缘极佳,万历四十年(1612年),经历了舒尔哈齐和褚英两次失败的立储选择之后,努尔哈赤第三次确立了自己的继位人,这个人便是代善。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基为汗,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且设立了“四大贝勒”,其中代善因为年龄居长,因而也就自然成为了大贝勒,其余分别为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此时的代善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权势显赫一时。

但是仅仅数年之后的天命五年(1620年),代善就因为两件事情,不仅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以及在满洲贵族中的声望一落千丈,并且直接被努尔哈赤废黜了继位人的资格,使得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再也无法染指最高统治权。

第一件事情,便是非常著名的“德因泽告发大妃阿巴亥与代善有染”的事件,这件事情对于代善的打击是致命的。

德因泽是努尔哈赤一生所娶的十六位妻子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最小的一位。

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了关于大妃阿巴亥的三个不检点的行为:

第一,大妃阿巴亥曾暗中送给代善与皇太极食物,皇太极是“受而未食”,而代善却是“受而食之”,并且表现的非常高兴;

第二,大妃阿巴亥曾多次背着努尔哈赤陪人前往代善家中,并且多次在聚会上打扮艳丽还同代善眉来眼去;

第三,大妃阿巴亥曾几次深夜出宫,去向不明。

这些事情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代善和阿巴亥,德因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据分析,德因泽这样做必然是有人在背后唆使,而这个人便是皇太极。皇太极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既能打击自己的哥哥代善,又能让努尔哈赤疏远大妃阿巴亥,进而改变努尔哈赤对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看法。

努尔哈赤得知后,随即开始了调查了询问,确定事情属实,并且代善和阿巴亥也都对此是“供认不讳”。

其实这件事情仔细想想也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尽管代善和皇太极要以“母后”的称谓和礼节来对待阿巴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年龄是相差无几。努尔哈赤年事已高,阿巴亥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孩子提前拉拢与四大贝勒之间的关系,这本来就无可厚非。特别是代善,不仅贵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并且性格随和,人非常的好,为自己的儿子提前找到一个依靠,避免牺牲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这份做母亲的心情,应当予以理解。

但是俗话说“三人成虎”,事情在经过不断的传播和加工后已经完全背离了原有的描述和真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代善不仅为努尔哈赤所厌恶,并且在朝堂之上的声望和地位也是急剧下跌。尽管阿巴亥也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冷落,但是不久之后,阿巴亥又重新受宠,至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代善成为了“德因泽告发事件”中,唯一的受害者,同时也让代善家族与多尔衮兄弟之间就此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也为后来政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代善虐子”事件。

这件事情的出现实际上是代善自己的原因,代善对待自己的前妻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讬,明显不如对待继福晋为他所生的儿子萨哈廉、瓦克达等,甚至出现了硕讬“突然失踪”的事情。而当努尔哈赤知晓此事后,代善竟然多次请求努尔哈赤以“叛逃”之名杀掉硕讬。

努尔哈赤对此是非常的愤怒,不仅勒令代善与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讬分家,原本执掌两红旗的代善,交出了镶红旗给岳托掌管。更为关键的是,无法处理妥当家事的代善,直接被努尔哈赤废黜了继位人的资格。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也是在天命五年(1620年),显然,努尔哈赤如此愤怒和严苛的处置了代善必然是受到了“德因泽告发事件”的影响,代善以及自己的整个家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代善举家支持皇太极,多尔衮痛失后金汗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大汗之位虚悬。

尽管努尔哈赤没有明确指明汗位的继承人,但是努尔哈赤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列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妃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顺利登基。

努尔哈赤时期,满洲八旗的势力分布是这样的:

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由努尔哈赤亲自掌管;

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掌管;

镶蓝旗(33牛录),由二贝勒阿敏掌管阿敏;

正蓝旗(21牛录),由三贝勒莽古尔泰掌管;

正白旗(25牛录),由四贝勒皇太极掌管;

镶白旗(15牛录),由褚英长子杜度掌管。

努尔哈赤到了晚年,对八旗的势力分布做了如下的调整:

第一步,将亲统的两黄旗授予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的20个牛录自己统帅做亲军。

第二步,努尔哈赤明确的指出,阿济格统领镶黄旗,多铎统领正黄旗,自己死后将统帅的亲军全部交给多铎。这样一来,多铎在努尔哈赤死后将统领35个牛录,将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旗主,阿济格还是统领15个牛录。

第三步,努尔哈赤计划着重新赐一旗给多尔衮;而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尔衮继任镶白旗旗主。这样,多尔衮就将统领原属镶白旗的15个牛录以及努尔哈赤划给多尔衮的15个牛录,共计30个牛录,实力仅次于多铎和阿敏。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向代善交代,自己死后将大妃阿巴亥以及他与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托付给代善,代善也表示了同意。

如果努尔哈赤的计划能够全部实施的话,多尔衮继承后金大汗,他与他的两个亲兄弟阿济格、多铎三人,将掌握正黄、镶黄、镶白三个旗共计80个牛录,再加上代善家族掌管着的两红旗共计51个牛录的强力辅佐,坐拥131个牛录支持的多尔衮的大汗之位也会非常的稳固。

但是令努尔哈赤没有想到,更是令多尔衮和他的母亲阿巴亥没有想到的是,在最为关键是的时刻,代善家族会背弃多尔衮而去。

其实,极力反对多尔衮登基后金大汗并不是代善的本意,而是源自于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

在岳托和萨哈廉看来,多尔衮兄弟未立尺寸之功,而他们自己是功勋卓著,自然不会服气多尔衮。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的原因,且不管是阿巴亥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终究是让整个代善家族从代善开始,包括他们在内,彻底无法继任后金大汗,出于对此事的愤恨之情,岳托和萨哈廉必然不会同意支持多尔衮。

岳托和萨哈廉支持的是皇太极,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二人支持皇太极,大部分的满洲贵族都会选择支持皇太极。一方面,皇太极功勋卓著,声望极高,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征战中,皇太极与岳托、萨哈廉等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都是多尔衮所没有的。“四大贝勒”中除了已经失去资格的代善和呼声很高的皇太极,只有阿敏和莽古尔泰了。先说阿敏,他本身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天生就不具备资格;再说莽古尔泰,赳赳武夫,曾为了讨好努尔哈赤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不仅是努尔哈赤,就连满洲贵族所有人都极力反对莽古尔泰。所以,皇太极无疑是“四大贝勒”中唯一的人选,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皇太极也是最为聪慧,心机最重的。

《清太宗实录》中,记录了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与代善的这样对一段对话:

“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无人允协,谁不赞同。”

至此,代善以及整个代善家族站在了皇太极一边,从而抛弃了对于多尔衮的支持。

反观阿巴亥和他的三个儿子,自己是深居后宫的女流之辈,当时的阿济格22岁,赳赳武夫,有勇无谋,多尔衮和多铎,一个14岁,一个只有12岁,年龄尚小,没有了代善家族支持与保护完全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而最终的结果也便在意料之中,多尔衮失去了继任后金大汗的资格,大妃阿巴亥更是被逼殉葬。

按照《清太祖实录》中的记载: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仅仅四个月之后的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自己的亲弟弟多铎因为天花去世,这对于多尔衮的打击是极为致命的。

众所周知,多尔衮自己没有儿子,他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自己的这个亲弟弟身上,换句话说,多铎就是多尔衮是实际继承人。尽管多尔衮还有一个义子,即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但是他年龄比顺治还要小,并且没有任何实力和基础,所以多铎的死,直接意味着多尔衮在自己身死之后已经完全没有人可以继承自己的权势,只得将权力重新交还给顺治皇帝。

又过了一年,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在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在多尔衮死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与多尔衮的清算,主持清算的是曾在多尔衮专政时期屡遭打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在清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人便是代善的儿子、世袭了代善和硕亲王爵位的巽亲王满达海。

尽管代善已经去世了,可是代善的儿子满达海依然没有“放过”多尔衮,并且亲手将多尔衮钉在了耻辱柱上,继续延续着代善家族和多尔衮之间的恩怨情仇。

从争夺后金汗位的失败,到争夺大清皇位的失败,再到权势到达巅峰时候的突然陨落,多尔衮的每一次都距离满清政权的最高统治权如此之近,但是每一次又都无法坐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而在这其中,代善成为了多尔衮永远无法翻越的障碍,正是代善和整个代善家族让多尔衮一次又一次的吞下失败的苦果,而代善也成为了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苦主”和“克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