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罗士信的忠义,所以,他演化成了小说中的罗成
在隋唐演义一类的小说里,有一个罗成的角色,罗家枪法出神入化。而且,罗艺、罗成、罗通三代,都是枪法高手。在历史上,罗艺确有其人,罗成和罗通则是虚构的人物。史学界普遍认为,罗成的历史原型人物,是《新唐书.忠义传》里面记载的罗士信。
罗士信出身微寒,是个农家子弟。罗士信好武,自幼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善使马槊的好功夫。古代的时候,农民要承担徭役。通俗的说法就是免费替朝廷义务劳动。罗士信十四岁的时候,给朝廷服徭役,在隋朝名将张须陀麾下当执衣。
是古代的官员,可以征召农家子弟伺候自己,这就叫执衣。罗士信给张须陀当执衣的时候,碰到了他传说中的表哥秦琼。这个时候的秦琼,在给张须陀当帐内亲兵,就是警卫员。
在演义小说里,罗成的妈妈是秦琼的姑姑秦氏,罗成的父亲是北平王罗艺。在真实的历史上,罗士信和罗艺一点关系也没有。罗艺的妻子是《新唐书》里面著名的红颜祸水孟氏,罗艺是秦琼姑父的说法纯粹是艺术加工的产物。
罗士信和秦琼,虽然不是演义里的表兄弟关系,但是,一起在帐内为张须陀效力。哥俩建立了战火中的友谊,确确实实是非常亲密的战友关系。
大业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王薄、左才相、孟让三股农民起义军合兵一处,攻打罗士信的老家齐郡。张须陀作为地方主将,自然要率部抵抗农民起义军。十四岁的罗士信,主动请缨,要求去打农民起义军。
罗士信只是服徭役的执衣,可以不用上战场拼命。张须陀嫌罗士信年纪太小,觉得他没必要上战场送死。罗士信不服气,他穿上两层铠甲,拿着马槊,露了一手,就让张须陀惊呆了。
古代的铠甲非常重,一般人只能穿一层铠甲。罗士信穿了两层铠甲,还能骑马舞槊,而且,舞得出神入化,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张须陀被罗士信的枪法折服,决定带十三周岁的罗士信出征。张须陀部与农民起义军在潍水对阵,双方还在列阵的时候,罗士信突然跃马,直奔敌营。敌军见对面来了一个小孩子,都嘲笑隋军无人,才派一个小孩子来送死。
就在敌军冷嘲热讽时,罗士信如同猛虎入羊群一般冲入敌阵。敌军被罗士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阵脚一下子就乱了。罗士信挥舞马槊,接连杀了好几个敌军,还砍下一个敌军将领的脑袋,把它挑在长矛之上,敌军被罗士信的气势惊呆了。张须陀趁机发起猛攻,大破敌军于潍水。
罗士信万军阵中取敌将首级的故事,不是小说段子,是正史《新唐书》里记载的。此事正如正史《三国志》记载,关羽万军阵中“刺颜良于马下,斩其首而还”的典故。
罗士信这一手,颇有关二爷当年的雄风。罗士信的英雄事迹,让隋炀帝知道了。隋炀帝派使者去给罗士信和张须陀画像,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当成正面典型加以宣传。
罗士信在张须陀部下一战成名的事迹,还有与秦琼一起奇袭卢明月的大营:秦琼和罗士信率领二千骑兵,打败了卢明月的数万大军。秦琼和罗士信都成了隋炀帝表彰的特级战斗英雄,哥俩都因此成了隋朝末年远近闻名的大英雄。
罗士信的人生轨迹,跟秦琼的人生轨迹很像。张须陀战死之后,秦琼和罗士信一起投奔隋朝虎牢关守将裴仁基。裴仁基投奔投奔瓦岗军的时候,秦琼和罗士信也跟着投奔瓦岗军了。
罗士信在瓦岗军颇得李密重用,被李密任命为总管。瓦岗军失败后,罗士信又像秦琼一样,投奔了王世充。秦琼离开王世充,投奔了大唐,罗士信也投奔了大唐。
罗士信投奔大唐之后,在秦王李世民麾下效力。李世民率领兵马讨伐王世充,罗士信跟随李世民出征,李世民让罗士信攻打千金堡。
千金堡是洛阳城外的一个堡垒,是王世充布置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外围防线。当年,王世充和瓦岗军交战,被瓦岗军打得差一点全军覆没。王世充就是逃到了千金堡,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世充在千金堡经营多年,千金堡的防守十分稳固。罗士信奉命攻打千金堡,战斗打得比较艰苦。罗士信打下千金堡的手段,有点下作。战场上以胜利为第一目标,手段下作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罗士信打下千金堡之后,马上就干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件事情,按照《新唐书.罗士信传》记载是:“屠之无类”。把这四个字翻译一下,就是说:“罗士信打下千金堡之后,把里面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屠杀殆尽了。”
众所周知,千金堡有许多老百姓,其中,还有许多像罗士信未发迹之前那样的执衣民夫。古代的时候打仗,只要一方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卒一般会被胜利者收编为自己的士兵。
所谓的“弃暗投明”或者“战场起义”的情况,在历朝历代的内战当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战俘是古代内战重要的兵员补充来源,瓦岗军失败之后,十几万瓦岗降卒就被王世充收编了。
罗士信把千金堡的降卒杀了,已经是“至不祥也”。杀降卒的事情,还算说得过去,把城里的男女老少都屠杀殆尽,这就是伤天害理了。
千金堡的老百姓,有的是世世代代住在那里的人,有的是被征发的徭役民夫。他们是被王世充胁迫,不得已才为王世充效力。罗士信打下千金堡之后,千金堡就是大唐的地盘。千金堡的民众,就是大唐的子民。只要李世民一声令下,千金堡的百姓就会像为王世充效力一样为大唐效力。
李世民一向有爱民如子的好名声,早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就命令部队“近道菜果,非卖毋食”。李世民爱惜百姓,大唐的军队才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所谓的“天命所归”,其实是民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得天命,所谓的天命,归根结底还是民心啊。
罗士信完全没有必要屠杀千金堡的百姓,但是,他不分青红皂白把老百姓屠杀殆尽了,这件事情实在太伤天害理。李世民并没有追究罗士信的责任,原因很简单,当时,大战在即,李世民不会处罚罗士信影响军心。
打下洛阳城之后,李世民表奏父皇李渊,请求封赏罗士信。李渊论功行赏,封罗士信为绛州总管,赐郯国公爵位。当时的罗士信,跟秦琼一样春风得意,比程咬金还受重用。
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的时候,罗士信也一起出征。罗士信被刘黑闼活捉了,刘黑闼想招降罗士信。罗士信宁死不降,结果,被刘黑闼斩首示众。罗士信死后,李世民重金赎回他的遗体,给他办了一个高端上档次的葬礼。
《新唐书》赞赏罗士信宁死不降的气节,把他写进了《新唐书.忠义传》。欧阳修史笔公正,在褒扬罗士信忠义的同时,也没有隐瞒罗士信屠城的恶行。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