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六个朝代六位富翁,五位曾经做高官,却为何只有两个受到了惩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的一句话,也是流传了数千年的劝善鸡汤。但是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的一句话,也是流传了数千年的劝善鸡汤。但是请读者诸君细看秦汉唐宋明清六位富豪的生财之道,会发现他们的生财之道有什么共同特点?跟他们相比,传说中的沈万三,似乎还真上不得台面,因为这六位富豪中,起码有四位的特殊身份,是传说中的沈万三比不了的。

之所以说沈万三是一个传说,是因为到现在连他叫什么名字都没搞清楚,有人说他叫沈富,有人说他叫沈秀,在《明史》中秀了一把,就充军发配了了:“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朱元璋震怒要杀,马皇后劝谏)乃释秀,戍云南。《明史·列传第一·后妃》”

在受尽富豪白眼的穷苦人朱元璋面前炫富,沈秀的脑袋太不灵光了,他只能做海外贸易忽悠生番——元末明初,世界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开化,寻常中原人出去,都可以当智者圣人,比如大海盗陈祖义,在中原连个保正可能都当不上,可是一出去就当上了“国王”。

言归正传,咱们放下传说中的沈万三,还是通过正史记载来看秦汉唐宋明清六位富豪的生财之道。细看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六个朝代六位大富翁,居然有五位曾经做过朝廷高官,至于却为何只有两个受到了惩处,那就有请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了。

一、掌握丰富资源做垄断生意,秦始皇给她三分面子

秦始皇嬴政建立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威加海内盛气凌人,但是却要给一个女人三分面子。秦始皇之所以给这女人三分面子,绝不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因为此女身份特殊,而且年纪可能可以做嬴政祖母了。

前面咱们说过了,本文的依据是正史,所以野史稗闻统统放在一边。而这位秦帝国女富豪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巴寡妇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她可不姓巴,不过是住在巴蜀之地而已,她的事迹在《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巴,寡妇之邑;清,其名也。”为了尊重起见,咱们就称之为巴清。

巴清之所以富得惊动秦始皇,就是因为她家有矿,而且她家的矿盛产丹砂。丹砂又叫朱砂,就是硫化汞,有剧毒,但是也能治很多病,更重要的是,这种东西是“炼丹”的主要原料,皇帝批改公文专用“墨水(墨水好像不太贴切,但咱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桌子上好像也摆着红墨水)”,就是朱砂调配的。当然,朱砂也是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在意却比较不发达的古代,朱砂经常被当做“灵丹妙药”。

巴清继承了丹砂矿,还组织了武装护矿队,按理说这在秦代是不允许的,但是秦始皇却对此不闻不问,还筑了一座“怀清台”,封巴清为“贞妇”,召见巴清的时候,也是以客礼相待。司马迁也对巴清的巨额财富羡慕不已:“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看来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祖龙嬴政,也不能免俗:人敬有的,狗咬丑的,古今皆然。

二、卑未敢忘忧国,汉武帝对他格外欣赏

汉武帝刘彻是一代雄主,但是他手头经常比较拮据,因为他派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屡战屡胜,赏金是一笔大开销。虽然卫霍二位大英雄每次都不空手,赶回了数以千万计的猪马牛羊,但是总不能让有功将士赶着猪羊衣锦还乡,大家真正喜欢的是黄金(请注意,不是铜,这一点笔者写过,《史记·平准书》也明确记载是黄金而不是铜钱)。主爵都尉赵食其、西河太守常惠、云中太守遂成每人都从汉武帝那里得到过黄金一百斤,卫青霍去病大军总共分得五十万斤黄金。

汉武帝的黄金来源之一,是各地诸侯送上来的“酎金”,千户侯以下是每年四两,万户侯四十两,以此类推。诸侯的酎金不够用,汉武帝就开始鬻爵(请注意,秦和汉初期只鬻爵不卖官,卖官的是桓灵二帝),用荣誉头衔换取黄金和粮食布帛。

除了上述渠道,汉武帝还接受民间捐赠,于是咱们要说的汉朝大富翁卜式就该闪亮登场了。

卜式的事迹,记载于《史记·平准书》和《汉书·卷五十八·传第二十八》。很多人一提起卜式,总是会想起那个“放羊的”,但是请不要忘记,诸葛亮躬耕南阳也不是自己拿锄头,卜式实际是一个农牧场主(以田畜为事),后来还当上了皇家牧场的场长,而且是汉武帝刘彻亲自下的聘书:“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不是之所以能进入汉武帝视线,就是因为卜式位卑未敢忘忧国,对国家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时汉方事(正准备打)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浑邪等(在卫霍军事压力下)降,县官(朝廷、皇帝)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卜式的捐赠,是无条件而又不求回报的。汉武帝问他:“你想当官吗?”卜式回答:“不愿。”汉武帝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冤仇想让我帮你做主?”卜式回答:“我一直放羊,与世无争,没有冤仇冤屈。”

卜式不但把赚来的钱一多半回报给国家,而且还请求亲率家族子弟上阵杀敌。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卜式,汉武帝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卜式在太子太傅的职位上寿终正寝——要知道在杀伐果断的汉武帝手下,高级官员想善终是很难的,十三个丞相被他杀了六个。

三、功高盖主主不疑而臣不妒,唐德宗称之为“尚父”

卜式因为爱国而生荣死哀,比他结局还好的大富豪,是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郭子仪之所以成为唐朝大富豪,做的是极其特殊的“首级生意”,因为有“再造大唐”的盖世奇功,郭子仪凭着朝廷的赏赐和俸禄,成了当时第一富豪(不跟皇家比)。

郭子仪的战功就不赘述了,因为读者诸君可能比我还清楚,咱们今天只参照《旧唐书·列传第七十》《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二》说郭子仪有多富:“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

除了丰厚的收入,郭子仪还从朝廷拿着巨额补贴:“给粮千五百人,刍马二百匹”。也就是说。郭子仪家里一千五百人和二百匹马的伙食费,都是由朝廷报销的。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郭子仪的完美人生验证了一个道理:天地之间有杆秤,是可以称量出你对家国天下的贡献的。只要一生为国为民,就会心安理得地享受高官厚禄,怎么奢侈都不会有人眼红嫉妒。这跟唐玄宗时期(咱们只说唐玄宗时期)优伶戏子的待遇比功臣宿将还好,是截然不同的:唱歌演戏比治国安邦还赚钱,谁还肯干正事儿?于是就闹出了安史之乱。

四、接下来要说的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官场为商场

之所以把宋明清三位有名的富豪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都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们都是把官场当商场,通过祸国殃民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北宋末年到南宋的首富一直不是皇帝,因为他们有时候还要把自己的老婆女儿送给金人“抵债”,现在看来,那是卖得相当便宜。皇帝成了杨白劳,却也并不影响“功臣名将”富得流油。

“功臣名将”四个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拥有整个西湖的韩世忠名副其实,而张俊却是个十足的水货。

按照《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的记载,张俊是强盗出身:“起于诸盗”。强盗出身的张俊打仗不行,但是做起买卖来,那是一等一的高手,通过海外贸易赚取大量金钱后,张俊买房子置地,把自己买成了宋朝第一大地主:良田一百多万亩,每年收租米—百万石,收房租七亿三千万钱。

张俊请宋高宗赵构吃饭,上了一百九十六道菜(菜谱流传了下来)。吃得滚瓜溜圆目瞪口呆的赵构,也觉得张俊炫富太过张扬:“召入禁中,戒以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

要知道张俊请赵构吃得满嘴流油的时候,“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百姓在水深火热中啼饥号寒,皇帝大臣穷奢极欲,不禁让人想起了光头凯申的亲戚们。最可气的是张俊坏事做尽,居然在善终之后风光大葬:“(绍兴)二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九。辍视朝三日,敛以一品服,帝(赵构)临奠哭之恸。追封循王。”

张俊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而明朝的严嵩,则是全力把大明帝国推向深渊,要是没有徐阶张居正先后救世,大明王朝在嘉靖年间就崩盘了。

严嵩的事迹,在《明史·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一章,跟胡惟庸、陈宁等人画了等号,但是即使有是个胡惟庸,也没有严嵩富裕,因为严嵩是南北两京公认的大明首贪:“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

虽然明朝的监察御史和给事中都比较扯淡,但是对严嵩的评价还是公正的,不但严嵩富甲天下,就是他那个又瘸又胖的儿子严世蕃,也是穷奢极欲:“其治第京师,连三四坊,堰水为塘数十亩,罗珍禽奇树其中。籍其家(抄家并登记在册),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价值)又数百万。”

至于严嵩有多富,读者诸君可以翻一下《天水冰山录》。有人说严嵩之富,还不如钱宁江彬,那是不知道严嵩是个“有品位有贵族风范”的贪官加奸商。虽然他老婆死得早,没有开办学校教别人怎么当贵族,但是严嵩家里确实是“充满了贵族气息”,他家就是一座博物馆,历朝历代古玩字画,价值难以估量,这一点连后来的和珅都比不上严嵩——严嵩是正牌的第五名进士(二甲第二名),比连举人都没考上的和珅强多了。

严嵩虽然曾经富可敌国,但最后却是穷死的:“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捡供品果腹)。”

严嵩死掉了,但是贪官却永远不会死绝,一个严嵩倒下了,有一个严嵩站了起来。在清朝,这个严嵩叫钮祜禄·善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和珅和大人。拜清宫戏所赐,不需要多说,读者诸君都知道和珅有多富,最后是怎么死的。

本文之所以把张俊严嵩和珅放在一小节里来说,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朝廷高官,一个大将军级(张俊享受一品待遇),两个宰相级(胡惟庸之后无丞相,严嵩和珅都是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这样的人如果动了赚钱的念头,可是要比卜式和巴清更厉害,红顶商人胡雪岩也要自愧不如:胡雪岩是赚钱之后买官,而这三位则直接利用职权赚钱,位高权重利大,宋朝明朝清朝,朝朝如此,古今皆然。

但是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像郭子仪那样的忠臣良将,就应该享受极高的待遇:卿以身家性命许国,国则必不负卿,生前荣华富贵,身后青史留名,这才是人间正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