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一直试图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劝降那些明朝将领投诚,这样既能给清朝塑造一个大度的良好形象,又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增加自我的实力,这个计划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可并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明朝将领都还是很忠于自己的国家的,里面不乏拥有钢铁意志的人,无论清军如何威逼利诱,他们都不肯顺从清朝,一开始的洪承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洪承畴被清军俘获后,不管是高官厚禄还是金银珠宝的诱惑,抑或是遭到了鞭打辱骂的折磨,他都始终坚定地站在明朝这一边,不肯退让一步,直到一个女人的出现,他才改变了态度,这个女子是谁呢?她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后孝庄太后,孝庄到底做了什么促使洪承畴放弃大明投奔清朝呢?
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后金崇德七年(1642年),在松锦会战中洪承畴被后金俘虏,当时他担任的职位是明朝蓟辽总督,算是一个权力较大的角色,皇太极亦深知这一点,遂下令让人把他送到自己跟前,打算亲自劝降他。
谁知这洪承畴竟是块硬骨头,无论周围人如何劝解他,他都不肯投入清朝阵营中,皇太极觉得他可能是排斥满人,所以就换了策略,特地派了个叫范文程的汉臣过去和他拉近关系。皇太极用心良苦,洪承畴却不领情,一副大义赴死的样子,完全不理会旁人在说什么。
洪承畴的这种态度让皇太极很是头疼,这么好的一个棋子,若不能为之所用,万一猛虎归山,将来必成自己的强敌,直接弃之又十分可惜。就在众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孝庄站了出来,自告奋勇的表示,自己或许可以劝得洪承畴。皇太极对她并没有抱任何期待,但想着死马当成活马医好了,就把劝降洪承畴的事交给了孝庄处理。
孝庄与洪承畴见面时,洪承畴的身体非常虚弱,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让他根本没有精神应对和孝庄的谈话,可孝庄也不着急,她吩咐人端来人参汁,准备亲自喂给洪承畴。关于这个细节,历史上用“以壶承其唇”描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孝庄没有假手于人,毫不介意曲降身份,给这个当时还是阶下囚的洪承畴亲自用嘴唇喂了补品,这样礼贤下士的气度是洪承畴平生未见过的,洪承畴开始被打动。
孝庄得到洪承畴的初步认可后才开始和他交心,字字诚恳,让洪承畴的意志慢慢被瓦解,数日过后,洪承畴投降后金(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