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曹操为什么要仿效周文王?

这件事很多人都讨论过,我在拾人牙慧之余,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内因从曹操自己的本心讲,他并不想篡位代汉,曹操虽然信奉法家思

这件事很多人都讨论过,我在拾人牙慧之余,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内因

从曹操自己的本心讲,他并不想篡位代汉,曹操虽然信奉法家思想,对儒家那套“仁政”并不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曾经心向大汉,想要匡扶汉室。曹操在青年时代曾立志要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国家守卫边疆;董卓乱政之后,他潜逃回家乡,第一个举义兵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避祸,义军逡巡不前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有曹操率军向西追击,结果中埋伏自己都差点死掉;在天下诸侯都忙着扩充自己的势力时,又是曹操奉迎了丧家犬一般的汉献帝,使快要熄灭的大汉火德,再次燃烧起来。

此外,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明白了,在他有生之年内,很难统一全国了,曹操这个个人重实利而轻虚名,既然统一无望,称不称帝也没多大意思。何况他年岁已高,即使称帝了,又能活几年,倒不如以大汉臣子的身份心安理得的死去,反正基础都已经打下了,曹家在他死后肯定会再进一步。

西汉加上东汉,共计四百余年,可以说姓刘的当皇帝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刘备靠着一块离着十万八千里远的皇叔招牌,都可以招揽人才,就此三分天下,汉献帝的忠臣就更多了。连辅佐曹操一辈子的荀彧都反对曹操称王,更何况是称帝,阻力可想而知。曹操多年来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一旦篡汉,会失去很多官心民心,不利于稳定,一旦国家出现内乱,蜀汉与孙吴趁火打劫,局势很可能会很糟糕,前面说了,曹操重实利而轻虚名,面对可能出现的动乱和皇帝的虚名,曹操选择了放弃。

有的人可能会说,难道曹丕称帝就不会动乱了么?根据史实可以知道,曹丕篡汉的道路异常顺利,这里面有曹操打好的基础,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缘故。跟随曹操的老臣,有一些都是在曹操匡扶汉室的感召下慕名投奔他而来,而曹丕这一代人,完全享受着曹操打下的江山,对汉室的忠诚有限,代汉自立的阻力相对会小很多。此外,曹操对于士族门阀采取压制的政策,所以他一旦称帝,会给这些士族门阀作乱的理由,而曹丕则不一样,他一改老爹的压制政策,大力扶持士族,甚至创立“九品中正制”,改变了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使得豪门大族占据显位,并世袭下去。这些士族门阀的力量不容小视,所以曹丕篡汉的阻力远远小于曹操。

当身处那个曹操位置时,已经身不由己了。身后是陪着你打天下的功臣集团及其亲属,一个劲往前推你,好随着你成为开国元勋,享受高官显爵,给子孙后代带来荣华富贵,自己也可以名垂青史;面前是一个被你夺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恨你入骨的,手背在身后拿着尖刀的皇帝。你想退,身后推你的力量太大了,即使真的勉强退了,一转身皇帝就会立即给你一刀。面对这种情况,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知道该如何选择。这也是司马昭、刘裕、萧道成、萧衍、陈叔宝、宇文泰、高欢、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赵匡胤等等这票人,当他们面对类似情景做出基本相同选择的终极原因。而曹操由于种种考虑,虽然没有篡位,但是一切基础都已经打好了,晋位魏王,加九锡,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肯定要改朝换代了,这样对于功臣及其子弟亲属们有了一个明确的交代。于是曹操心安理得又自欺欺人的当了所谓的“周文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