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多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如《雾都孤儿》、《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和《艰难时世》等。
在其多部作品之间,狄更斯以包罗万象的社会景象描绘,进一步揭露批判时弊的同时也一直以文字口舌呼吁着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以至于他也因此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
《雾都孤儿》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它继承了狄更斯一贯的创作风格,但不同的是,作为一部带有成长色彩的长篇小说,它不仅契合了成长小说的实质,充分表现了主角奥利弗在其主体特征性形成过程中与现实的一再抗争,也以‘食物’这一特殊的权利象征而架构起奥利弗精神层面的主体成形!
命运标签:济贫院孤儿
几乎自小说开篇,狄更斯便用文字为奥利弗作了命运凄苦的暗示:教区医生将这婴儿迎进了这个充满悲哀和苦恼的世界之后,孩子究竟能不能活下来,并拥有自己的名字,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相当值得怀疑的问题!
好在自小说开场便以孤儿之身来到这个世界的奥利费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但这并不代表好运就与他有什么关系,狄更斯以其细腻的笔触再一次确定了他的悲哀:现在他被旧的白布罩衣包裹着——罩衣因一用再用,已经变黄了,他便被贴上了标签,立即归入他的阶层——教区的孩子,济贫院的孤儿,地位低下的半饥不饱的苦命人,一个在世间被铐上手铐的、挨揍的、受大家鄙视却无人同情的角色。
狄更期在描述这个场景的时候,描绘奥利弗一个劲地在哭,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倘若他知道自己是个孤儿,将任凭教会执事和济贫助理摆布,也许会哭得更起劲!
聊聊数语,狄更斯便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济贫院的大致性质轮廓。我们知道《雾都孤儿》出版于1937年,其时由英国议会颁布实施的《新济贫法》正大行其道,因为其先在1601年由伊丽莎白女王颁布的旧济贫法在马尔萨斯看来其存在‘没有遏制贫穷人口增长’的弊端,因而被改写。
因此,新《新济贫法》取消了之前国家关于贫穷人口‘院外补偿’的条款,想要接受救济的人必须进济贫院,其次,他们还很大程度降低济贫院的食宿条件,想以此吓退那些想要进入济贫院以求继续生存的贫民。
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是个每日三餐都吃稀粥,还不会足量发放的地方,至于蔬菜,则是每周一个洋葱,还要分两次发放,只有在周日才会增发半个面包卷!而我们的主人公便出生在这样一个‘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地方,而他其后的很长一段时光都是在这里渡过的!
因此,在长期遭受饥饿困扰的奥利费那里,类似狄更斯所描述的场景便‘坐在那里,一双饥饿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口大锅,好像连锅下灶台里的砖头也能吞下去似的’这样的场景便也显得稀松平常起来!
不仅如此,在奥利弗和其他孤儿所在的济贫院中,济贫院的管理者们还有一项特权,那就是通过减少食物供应来教训不服管教的孤儿,他们甚至将这种不成文的规定顺理成章地纳入济贫院的管理制度里面。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孤儿奥利费几乎毫无意外地被贴上了‘非人’的标签,当然,这不是狄更斯给他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贴给他的一个很难挣脱的标签,这个标签标示着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我命由天不由我!
孤独的反抗:先生,我想再要一点!
奥利弗九岁之前,居住在济贫院分院,负责照顾他们的是一个非常‘慈爱’也非常精于算计的女人,她将孩子们的生活补贴大半据为己有,而且私下里待他们极其恶劣,但是对于外人却总是扮出一副慈善的嘴脸,因此,奥利弗在他人生开始的前九年,待遇也没怎么好过在济贫院的日月。
后来,因为济贫院董事会因奥利弗已经长大,不适合再呆在那里,才由邦布尔先生将其带回了济贫院,如果仅从生活环境开来,奥利弗开启了他人生第二个阶段的成长,但是由已知走向未知,却是相同的命运在等待着他!
在这儿,从来没有一句亲切的话和一个友好的目光照亮他黑暗的童年岁月。然而,当那扇寄养所的大门在他身后关闭时,他却生出一阵孩子气的忧伤。留下来的悲惨的小伙伴是可怜的,但他们是他认识的仅有的朋友;这孩子的心中第一次感到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孤独无援。
这是奥利弗离开分院,同邦布尔先生去到济贫院时狄更斯对其所做的场景描写,可怜的孩子终于离开了那个类似地狱的场所,没有留恋,当然也没有感恩,唯一有的就是孩子气的忧伤,因为他可怜的小伙伴们还留在那个糟糕的地方!
但是作为奥利弗,他的境况也并没有好出多少,照旧吃不饱肚子,照旧像条小狗一样受人差遣虐待,没谁会在意他的生死,也没人会以为那些受到施舍,完全可以被呼来唤去的‘非人’贫民敢有什么反抗的动作,但是奥利弗却做了出来。
‘对不起,先生,我还要一点儿’!实在捱不过饥饿的奥利弗在同伴的抽签决定下,成了那个向济贫院发放食物的管理者讨要更多食物的那一个,但当他终于说出了这句他内心应该默想过无数次的言语时,却引起大师傅极度的不适:师傅用饭勺对准奥利弗的头部击去,并用双臂将他钳住,还尖声地喊叫牧师助理快来。
这样的奥利弗在领取了自己了标准配给量之后,居然还敢提出要求,以至于董事会的人都认为‘他未来是会被绞死’的!而奥利弗也因此被济贫院挂出公告称:愿出五英镑赏金,奖给愿意接替教区照管奥利弗·特威斯特的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肯带走奥利弗,都将得到五英镑的奖赏!
为了这第一次的反抗,奥利弗终于把自己置入了一个可怕的处境,因为对于济贫院里终于饥饿,有可能慢慢饿死的可能,他接下来或许将要面对的是济贫院外面很快饿死的危机!毕竟济贫院对很多穷人来说,那可是个理想之所!但无论怎么说,我们从奥利弗因饥饿而瘦小的身躯上看到了他渐渐萌生而起的反抗意识!自我回归:被唤醒的奥利弗
被济贫院驱逐的奥利弗后来成为索厄伯里先生棺材铺里的一名学徒,至此,他的身份标签似有改变,但他的人生待遇却依旧和从前没什么出入。在这里,索厄伯里夫妇的行径与济贫院管理层毫无二致,他们通过食物来压制手下的三个学徒,而两个老徒弟也会毫不留情地打压新来的奥利弗。
在这里,奥利弗依旧过着饥寒贫穷毫无尊严的日子,低声下气地认命,似乎成了他最应该也唯一能做的事情,然而,在尚且有着‘嗟来之食’可吃的境地,奥利弗竟然又一次爆发了,原因是同伴对其已故母亲的侮辱,彻底惹怒了奥利弗,他像疯了一样去袭击诺亚,而狄更斯对此的注解是:他的斗志终于被唤醒了……
为了摆脱索厄伯里夫妇的控制和压迫,奥利弗逃离了棺材铺,他想要在伦敦那个体面的城市谋生,却又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老费金的犯罪团伙,在这里,奥利弗的生存状况才有了一些些微的改观,他不像以前那样长期挨饿,但也不可能完全地控制个人温饱,想要完全饱肚子,还是得像条狗一样受人使唤。
不过,好在这里的情形虽然依旧残酷,但是它却在缓解了一些奥利弗的食物危机后,也为他的生命转机埋下了一个很重要的伏笔!在老费金的犯罪团伙里,奥利弗被迫参与了一起入室盗窃案,但在入门之前,他就做好了要冲在前面向主人报警的打算!
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写了奥利弗的生命,这看似一个巧合,一场好运,然而,仔细回想这个孩子自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一切一切,他所生存的环境可谓肮脏至极,但是这种源自环境的腐朽之气,却并没有掠走他内心的正直善良,像老费金说的那样:我没能抓住什么使他变坏的东西!
从济贫院的‘我想再要一点’,到后来在索厄伯里的店铺里与学压制他的学徒疯狂打斗,再到费金团伙里的揭竿而起,这一系列的反抗看似微不足道,但当它发生在一个无甚依靠,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孤儿身上,它的力度是无可估量的!而奥利弗至此也完成了他自主意识的全然回归!
狄更斯用不乏黑色幽默的语言,在《雾都孤儿》一书中,极其讽刺也极其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奥利弗的一整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狄更斯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在奥利弗的自主意识觉醒这个版块用了很多笔墨,让我们能够一步步瞥见奥利弗源自精神层面的成长及觉醒!由此也可引发我们向内的探寻以及自省!可谓巨匠功成、实该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