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古代的老子哲学家,他的思想和理论到底是什么?

本文系作者小兴音乐课堂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老聃即老子,是我国古代的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保存在《道德经

本文系作者小兴音乐课堂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老聃即老子,是我国古代的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保存在《道德经》(亦称《老子》)书中。虽然关于老子哲学思想的性质在学术界有热烈的争论,但老子的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人们的意见还是统一。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老子受到历代人们的景仰。关于老子的时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可信的是《史记老子列传》里的一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代的楚国人,住在楚国的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即管理藏书的史官。

道·老子

老子研究道德的学说,《老子列传》说他,“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迺遂去”。老子后来隐居于楚。他是一个隐者,对于功名权势很澹泊,并不去汲汲地宣扬自己的学说。他的思想在后来成为显学而名噪天下,那已经是其学说经过庄子的阐述和宣扬以后的事情了。记载说孔子曾经向他问过关于礼的事情,老子对他讲了这样一派深奥的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所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人生是短暂的,而其言论却可以不朽。应当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如同良贾那样深藏若虚,如同君子那样大智若愚。你应当去掉骄气和甚多的欲望,因为这对你是没有好处的。这一派道家的清静无为的话曾使孔子觉得高深莫测,他感叹地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知道老子当出生在孔子之前,他生活的时代和孔子约略同时。先秦时代的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提到过老聃的学说,他们所描述的老聃的思想面貌与《老子》书的思想相符合。这对于判断老子以及《老子》书的时代也是有力的旁证。

老子雕像

《老子》一书是否为老聃亲手所作,虽然有所争论,但是《老子》反映了老聃的主要思想则是无可怀疑的。《老子》的雏形大概是老聃本人的语录的汇集,经过后人的一些加工和整理,直到战国初期才编成书。一九七三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老子》的手抄本,虽然其次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和流传本的次序不同,但内容是一致的,这说明《老子》书的流传也是很早的。《老子列传》说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这是可信的说法。今本《老子》共五千多字,分为八十一章是包含着深奥而丰富的哲理的诗篇。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项重要遗产。

老子坐禅

老子的政治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向往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甚至要恢复原始时代的生活。他主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下引此书不再加注),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老百姓吃得香甜,穿得美观,住得安心,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甚至连鸡鸣犬吠的声音也互相听得见,但是却互不往来,直到老死都是这样。老子的这个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自耕农民的要求,这对于当时的穷奢极欲的统治阶级的享乐腐化生活是一个严肃的批判。

道家老子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些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杀戮人民的语言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老子对于统治者的骄奢淫佚是万分痛恨的。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统治者的宫殿弄得很整洁,而老百姓却荒芜着,尽管仓库里很空虚,却不影响统治者继续享受。

老子

尽管在老子哲学中道的涵义不够严格,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卓越的哲学家,老子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现象都有着相当深刻的观察和认识。国人老子的哲学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高峰,他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观点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老子的哲学直到今天还受到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