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最后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人,说的是翠翠恋着的傩送。
他明明喜爱翠翠,却只身离开茶峒远走辰州。原因是他有个心结,以为哥哥天保的死与翠翠及其爷爷有关。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尾,给大家留下悬疑,可以自去安排结局:乐观的会想傩送明天就回来,悲观的会想傩送永远不会回来。
类似的结尾,我印象深的是《雪山飞狐》。
故事结尾,胡斐和苗人凤在悬岩雪壁之上对决——
苗人凤这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只出得半招,全身已被胡斐树刀罩住。他此时再无疑心,知道眼前此人必与胡一刀有极深的渊源,叹道:“报应,报应!”闭目待死。
胡斐举起树刀,一招就能将他劈下岩去,但想起曾答应过苗若兰,决不能伤她父亲。然而若不劈他,容他将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使全了,自己非死不可,难道为了相饶对方,竟白白送了自己性命么?
而此时,苗若兰还在等着父亲和胡斐平安归来。
全书最后一句是——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这自然也是个开放式结尾,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结局设定。
同样是金庸的小说,与《雪山飞狐》的悬疑结尾不同,《连城诀》给出的却是光明式结尾——
目睹了太多的人性险恶和丑陋,对人世失望的狄云“不愿再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个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将空心菜养大成人”。
“他回到了藏边的雪谷。鹅毛般的大雪又开始飘下,来到了昔日的山洞前。突然之间,远远望见山洞前站着一个少女。那是水笙!
“她满脸欢笑,向他飞奔过来,叫道:‘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说实话,我对这一光明尾巴的出现,总觉怪怪的,虽也庆幸于狄云能迎来一段爱情,但同时觉得这结尾简陋浅薄些,太像廉价的言情小说。
给作品以光明的尾巴,对金庸来说,有时可能是无奈之举。
据说,《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金庸原本构思的是最终一场空,二人再不能见面。
但因担心读者因伤心于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而不再读他的连载,金庸改变初衷,让二人在绝情谷底再次见面,且双双回归江湖……
不知别人怎么看,我总觉《神雕侠侣》这样的伟大的写情之作,光明的尾巴不如悲剧的结局更打动人。
如果作者不忍心给读者一个凄惨的悲剧结尾,那《边城》《雪山飞狐》式的开放式结局,倒不失为一个折中办法。